模具工业

综述

  • Stellite 6合金增材修复技术性能调控应用瓶颈及未来发展趋势

    彭海涛;张树国;李文杰;汪迪;

    综述了Stellite 6合金在模具零件修复中的应用研究,重点探讨其在模具零件修复中的潜力。通过分析该合金的材料特性、模具零件损伤形式及先进修复技术应用现状,为模具零件修复领域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Stellite 6合金凭借高硬度、优异耐磨性、耐蚀性、高温性能及韧性,成为模具零件修复的理想材料,激光熔覆等技术可有效恢复模具零件尺寸和表面质量,提升模具零件性能,延长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还总结了Stellite 6合金在注射模、压铸模和热锻模零件修复中的应用效果,虽然存在裂纹和气孔等缺陷,但优化工艺参数和缺陷控制措施有望进一步提高修复质量,最后总结Stellite 6合金在模具零件修复领域的应用现状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2025年10期 v.51;No.536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0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CAD/CAM/CAE

  • 基于UG的汽车覆盖件冲压设备通过性智能检查系统开发与应用

    温媛媛;霍晓阳;张博凡;

    针对传统设备通过性检查存在效率低、标准化不足等问题,基于UG NX平台,通过二次开发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款智能化设备通过性检查系统。系统通过数字化设备接口标准、结构化参数数据,实现了开卷线、拆垛台、清洗机、对中台及生产线五大模块的自动检查功能,结合Block UI Styler可视化界面与UG API接口,系统可实时输出三维干涉分析结果,使检查效率提升85%以上,且提高了准确性,为冲压工艺设计提供了数字化、智能化解决方案。

    2025年10期 v.51;No.536 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7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冲模技术

  • 某电器支架级进模设计

    李昌雪;李捷;

    对某电器支架的结构进行分析,制定了合理的冲压工艺方案,设计了级进模以满足电器支架的生产需求,并介绍了模具总体结构和局部整形结构,模具采用快换镶件设计。实践证明:模具结构合理,生产稳定,对类似零件冲压成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25年10期 v.51;No.536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0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间隙补偿与卷宽适配的柔性弧形落料模设计与应用

    曾文;彭金明;陈政;

    针对汽车冲压行业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导致的模具成本激增问题,提出了新型柔性弧形落料模设计方法,集成可换刀块系统和曲柄-滑块式调宽机构,可换刀块系统通过安装座快换机构实现冲裁间隙精准调控,解决料厚变化导致的毛刺超标问题;曲柄-滑块式调宽机构采用蜗轮蜗杆传动将手轮输入转化为定位块线性位移,完成卷宽调整。通过发动机盖内板(料厚0.55 mm)与前风窗横梁(料厚0.75 mm)的共线生产验证,证实此方案的可执行性及有效性,为冲压降本增效模具开发提供了新方案。

    2025年10期 v.51;No.536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0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三段式后门内板前后段冲压工艺及回弹控制方法

    杨庆波;王达鹏;王建军;徐鹏;舒城;

    分析了后门内板前、后段零件的尺寸公差要求及冲压工艺,探讨了铝材弹性模量低、零件造型复杂和二次成形工艺导致的回弹问题,提出了前期精准回弹补偿、优化拉深工艺避免二次成形、控制翻边线长一致性及规范现场压料与整形量等措施,为同类铝合金门内板的冲压工艺开发与回弹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2025年10期 v.51;No.536 2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8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汽车前罩内板与外板套冲工艺研究与应用

    黄旭东;赵凌云;沈燕;汪福佳;贾信朝;

    根据汽车前罩内、外板与前罩锁销加强件的结构特点,分析了其尺寸、料厚及牌号、自动化传输、零件数据及生产计划等匹配性,并采用AutoForm软件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验证冲压成形性并确定了各工序内容,实现了前罩内、外板套冲工艺。实际生产结果表明:采用该工艺生产的零件无开裂、起皱等质量缺陷,满足自动化生产要求,整车成本降低约7.3元,前罩内板材料利用率提升了2.19%,减少了冲压生产线冲次,节约了模具制造费用。

    2025年10期 v.51;No.536 3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9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型腔模技术

  • 电动汽车充电桩底壳模具设计与开发

    姜宏;吴小峰;江丙云;承善;刘昊;冯向阳;

    阐述了充电桩底壳模具的设计与开发过程,旨在解决其复杂结构的成型难题,确保塑件具备优良的防水、防尘、绝缘等性能,以满足新能源汽车行业对充电桩基础设施的高标准要求。模具采用1模1腔的布局方案,通过设计热流道系统、随形冷却水路、侧向抽芯机构、定模斜推抽芯机构及推杆复合推出机构,实现了塑件高效、稳定的生产。实际生产验证表明:模具结构合理,成型周期短,塑件成型效果良好,尺寸精度高,表面质量好,无明显缺陷,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求。

    2025年10期 v.51;No.536 3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3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椭圆蘑菇头汽车线束扎带注射模设计

    李宁;刘峙;

    针对现有扎带普遍存在防脱力不足、卡扣强度低、安装不精密及线束滑动等问题,开发了椭圆蘑菇头高强度汽车线束扎带,扎带采用三阶梯度倒扣结构、弹性密封罩及防滑凸起设计。模具设计方案根据扎带的结构特点,采用分层协同排气系统、双模同步推出机构及弹块式脱模机构,该方案使注射缺陷减少95%,产品合格率达99.2%,模具综合故障率低于0.3‰,为汽车线束安全固定提供解决方案。

    2025年10期 v.51;No.536 46-5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1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路由器天线防护套柄包胶模具设计

    邱禹;黄超;

    对某路由器天线防护套柄的成型展开研究,塑件由PC+ABS基础件和TPR包胶层组成,采用模具转移法生产,包胶成型时选择从左侧端口开口区侧浇口浇注的两板模结构,简化了模具结构且降低成本。模具为1模4腔布局,设计了冷却、浇注系统和成型零件,主流道采用镶件形式,便于立式注塑机成型,还介绍了模具结构安装要点及模具工作原理,该模具能满足生产要求,且脱模和废料处理方式可行。

    2025年10期 v.51;No.536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1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铝合金汽车减震器顶胶支座压铸工艺和模具设计

    吴昊燃;雷书星;

    根据某铝合金汽车减震器顶胶支座的结构特点,其压铸模设计了浇注系统和排溢系统,并使用Flow3D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模具型腔填充过程平顺,但凝固过程有明显热节,且在铸件的关键区域。针对热节区域设计了温控系统,对铸件滞留定模的风险,设计了定模反推机构,模具制造完成后进行试生产验证,成型铸件满足质量要求,一次试模成功。

    2025年10期 v.51;No.536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3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制造技术

  • 铝电解电容器阳极箔激光烧结装置设计

    李智睿;李改军;聂鹏;王灵毓;李霞;张丽;

    铝电解电容器持续小型化的发展趋势,对其核心元件阳极箔提出了更高的比表面积要求,传统电化学腐蚀工艺的扩面能力已逼近物理极限,为此激光表面改性技术作为创新工艺被引入,提出在铝箔基体上构建铝粉烧结层的新型粉层箔技术,铝电解电容器激光烧结装置实现了多孔铝箔烧结加工的自动化,系统阐述了铝粉激光烧结制备阳极箔的技术优势,详细解析该装置的整体结构、核心部件及其工作原理,并结合国内外同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合分析,为后续高性能阳极箔的规模化生产奠定技术基础。

    2025年10期 v.51;No.536 6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2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经营管理

  • 基于工业互联网的中小型模具企业数字化转型实践路径

    黄艳华;安源媛;唐凌超;

    分析了模具行业的独特性,指出其在数字化转型中面临多品种小批量定制化生产、高精度要求以及设计和生产协同难度大等挑战。中小型模具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优先解决设计与制造协同问题,通过工业互联网技术赋能,按“设备联网与数据贯通、生产协同与工艺优化、生态协同与服务延伸”3个阶段实施,在设备联网阶段做好工业互联网平台选择和数据采集;在设计生产协同阶段部署生产过程执行系统(MES)和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PLMS);在生态协同阶段接入区域产业集群平台,最终实现数据驱动决策与生态化竞争力提升,完成数字化转型。

    2025年10期 v.51;No.536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6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人才培养

  • “专创融合”特色示范课程建设研究——以《塑料制品与模具设计》课程为例

    尚蒙娅;苗蔚;张琳琪;彭进;

    结合教育部要推动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要求,为了改善当前高校教育中创新创业教育不够深入的现状,以《塑料制品与模具设计》课程为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与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入手,探索“专创融合”特色示范课程建设路径,促进《塑料制品与模具设计》课程的建设,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确保课程能紧跟行业发展、满足学生需求、提升教学质量。

    2025年10期 v.51;No.536 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4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模具专业“三二四”岗位职业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郑英杰;张晓宇;刘子贵;徐宝林;关景开;刘裕先;

    针对传统模具专业人才培养在课程设置与产业岗位、教学内容与职业技能、教学场景与生产场景三方面存在“脱节”现象,根据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岗位群职业要求,以目标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探索“三个模块,二项融合,四阶递进”的“三二四”岗位职业能力培养模式,将行业企业职业技术标准、国家职业技术标准融入课程教学中,使学生在进入职场前就具备行业、企业所急需的技术与技能,以期解决模具专业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之间存在的脱节问题。

    2025年10期 v.51;No.536 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模具零件数控加工技术》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

    罗金瑞;陈禧;

    随着先进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对国内行业企业技能人才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工院校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人才培养质量已无法满足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在此背景下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开始逐步应用于技工院校中。技工院校能通过校企合作开发《模具零件数控加工技术》课程,以推动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真实的企业生产任务,提升自身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行业企业培育更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2025年10期 v.51;No.536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3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行业信息

    <正>[导读]8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1.5万辆和285.7万辆,环比分别增长8.7%和10.1%,同比分别增长13%和16.4%。1-8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 105.1万辆和2 112.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7%和12.6%。数据统计8月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8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1.5万辆和285.7万辆,环比分别增长8.7%和10.1%,同比分别增长13%和16.4%。1-8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 105.1万辆和2 112.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7%和12.6%。

    2025年10期 v.51;No.536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9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