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工业

综述

  • 从进出口数据分析我国模具产业近10年发展情况

    张莉;

    通过检索、分析海关总署公布的2015-2024年模具进出口数据发现,我国模具十年内基本保持贸易顺差,出口年均增长6.14%,进口年均下降9.6%,出口首要目的地为美国,进口相对依赖于日本、韩国、德国、中国台湾地区。细分品类中,出口额最高的是“其他塑料或橡胶用注模或压模”,发货注册地中,广东、江苏、浙江出口总额占比最高,相关数据可为产业决策提供参考。

    2025年06期 v.51;No.532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3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CAD/CAM/CAE

  • 基于NX平台的麦弗逊悬架控制臂智能设计系统

    阎俊峰;柳玉起;章志兵;王振;

    基于NX平台开发了麦弗逊悬架控制臂智能设计系统,构建了统一的参数化建模流程,集成了自动约束识别与更新管理功能,实现了产品设计与模具设计流程中模型的统一管理与高效调整;系统采用主型面的分区填充算法优化曲面生成质量,并利用侧壁面的扫掠生成算法实现对复杂几何特征的精确建模与优化。试验验证表明:系统提升了设计效率与模型质量,为麦弗逊悬架控制臂的设计和制造提供了支持。

    2025年06期 v.51;No.532 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3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触点几何尺寸特征与铆后缝隙形成的影响机制研究

    房忠民;郑启池;洪朝阳;赵晓丹;龙斌;

    触点作为继电器、接触器等电器的核心部件,其铆接质量影响电器性能。针对触点铆接后因存在缝隙导致接触电阻增大,引发导电、导热性能下降的问题,提出多学科交叉分析方法,并结合有限元数值模拟、二值逻辑回归模型及物理试验,系统揭示铆接过程中金属流动规律与缝隙形成机理。通过量化容差下关键尺寸特征与缺陷的概率分布,构建基于缺陷概率的预测-调控模型,建立铆模型腔标准化设计方法,并开发快速模具设计软件。基于质量工程理论,提出涵盖触点加工至应用环节的全流程管控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在设计容差下,触点帽径与足高为影响铆后缝隙的关键因子,帽径参数对缺陷概率呈显著负相关,足高参数则表现正相关效应。

    2025年06期 v.51;No.532 15-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2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触点几何尺寸特征与铆后缝隙形成的影响机制研究

    房忠民;郑启池;洪朝阳;赵晓丹;龙斌;

    触点作为继电器、接触器等电器的核心部件,其铆接质量影响电器性能。针对触点铆接后因存在缝隙导致接触电阻增大,引发导电、导热性能下降的问题,提出多学科交叉分析方法,并结合有限元数值模拟、二值逻辑回归模型及物理试验,系统揭示铆接过程中金属流动规律与缝隙形成机理。通过量化容差下关键尺寸特征与缺陷的概率分布,构建基于缺陷概率的预测-调控模型,建立铆模型腔标准化设计方法,并开发快速模具设计软件。基于质量工程理论,提出涵盖触点加工至应用环节的全流程管控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在设计容差下,触点帽径与足高为影响铆后缝隙的关键因子,帽径参数对缺陷概率呈显著负相关,足高参数则表现正相关效应。

    2025年06期 v.51;No.532 15-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2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冲模技术

  • 汽车后纵梁冲压成形工艺分析及模具设计

    黄珍媛;韦梦如;潘健怡;苏达权;伍宇安;

    汽车后纵梁因高强度、结构复杂且成形落差大,在冲压过程中易破裂、起皱,针对某车型后纵梁开展冲压成形力学性能分析,提出拉深、修边、侧修边+凸包成形、侧整形+翻边、侧冲孔、冲孔+侧冲孔等6工序冲压工艺方案,并设计了拉深成形冲压方向和坯料形状、尺寸,优化设计了压边力与拉深槛参数,根据工艺方案进行了开模试制。数值模拟分析评估结果和生产试制与检测结果均表明,设计的后纵梁冲压工艺及模具结构合理,达到零件质量要求,且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

    2025年06期 v.51;No.532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2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基于AutoForm的高强板回弹补偿方案研究

    叶文港;胡嘉乐;

    运用AutoForm软件对某汽车A柱上内板的冲压全工序回弹进行数值分析,制定并实施了回弹补偿策略,实际模具首次成形的制件尺寸合格率高,说明精准的回弹补偿策略对解决回弹扭曲问题的重要性,可缩短冲模整改周期,降低开发成本。

    2025年06期 v.51;No.532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9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不锈钢中空薄壁管件表面纹理特征的成形方法

    张成浩;朱士剑;李强;李赛;贺平;柯瑶群;徐宇龙;

    介绍了不锈钢中空薄壁管件表面纹理特征的成形方法,零件为一次性浸润产品制造用不锈钢模型管形,通过对零件表面纹理技术要求、成形难度、成形风险的分析,制定了合理的成形方案与控制方法,设计制造的模具对零件表面进行挤压,制备的纹理结构,得到高质量的零件,满足生产要求的同时获得了经验数据。

    2025年06期 v.51;No.532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5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汽车控制臂下片翻孔同轴度控制方法研究

    范国良;傅海涛;应旺盛;胡智轩;徐力;

    以汽车控制臂下片翻孔同轴度难以保证的问题为导向,设计了基于同轴定位和斜楔联动的翻孔整形模,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践验证,研究了同轴定位结构和斜楔联动机构对翻孔件翻孔后同轴度的影响,并提出了优化模具设计的策略。结果表明,模具结构设计能提高翻孔同轴度,为汽车控制臂下片的高质量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

    2025年06期 v.51;No.532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8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型腔模技术

  • 可拆式平板电脑外框注射模设计

    李洪伟;

    探讨了可拆式平板电脑外框的注射模结构设计,分析了模流分析与模具结构设计对成型效果及塑件成型质量的综合影响,通过对3种不同浇注系统方案的比较,确定了最佳注射方案,以提升生产效率与塑件成型质量。研究表明,合理的模具设计不仅能有效避免成型缺陷,还能提高模具的使用便捷性与稳定性,分体式斜推及全周滑块的设计提高了制品成型精度,降低了缺陷率,为塑件的市场竞争力奠定了基础。

    2025年06期 v.51;No.532 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7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倒装双色大灯透镜注射模设计

    白军磊;陈天;

    介绍了拼接式双色大灯透镜的倒装模设计方案,双色模第一色注射成型白片透明件,第二色注射成型黑片。为解决拼接式双色大灯透镜第一色白片熔体注射后,开模发生白片粘定模和尖角翘曲导致第二色黑片熔体注射串料的问题,在动模侧设计了压块结构,为了实现双色大灯透镜的成型,在黑片的定模型芯分别设计了滑块和斜推结构,使黑片倒扣区域能顺利脱模。在模具设计时同步利用Moldflow模流分析软件,对浇注系统和冷却系统进行注射过程的填充、流动、冷却和变形等模拟分析,验证模具布局、浇口位置、冷却水路设置是否合理,并进行针对性的优化。实践证明,倒装双色模结构稳定可靠,产品成型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2025年06期 v.51;No.532 4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3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咖啡机控制面板模内覆膜注射模设计

    黄智;

    针对咖啡机控制面板的结构特点,设计了1副模内覆膜注射模,解决了塑件外表面覆膜工艺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塑件外表面覆盖PC薄膜,无法从外部进料,模具采用三板模结构,将定位圈与浇口套设置于模具中心,熔体通过分型面流道经牛角形浇口从待成型塑件内表面注入型腔。为防止薄膜在合模过程中脱落,在塑件两侧增设压膜滑块;通过拉伸塑件口部边线并创建条带曲面,提升了薄膜的定位稳定性。针对塑件扣位多、结构复杂的特点,采用整体式斜推杆与阶梯状滑块设计,兼顾脱模效率与结构强度,推出机构配置27根推杆,确保塑件均匀脱模;随形冷却系统结合定模镶件直通水路,有效避免塑件收缩缺陷。实际生产表明,模具结构合理,成型的覆膜塑件质量稳定,可为同类模内覆膜模具设计提供参考。

    2025年06期 v.51;No.532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3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基于Moldflow的新能源汽车格栅浇注方案优化

    徐少华;田立栋;周善鹏;刘运能;

    针对某新能源汽车格栅多个注射难点、成型困难的问题,设计不同的浇注系统,并利用Moldflow软件进行仿真分析,对不同浇注系统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15点针阀热流道转潜伏式搭接浇口、斜顶潜伏浇口和侧浇口,搭配使用时序进料的方案效果较好;采用更少的针阀热喷嘴,解决了因塑件横向跨度大、加强筋多引起的填充困难、压力大的问题,避免了喷射纹产生的风险,同时改善了熔接线问题。根据CAE分析得到的工艺参数指导试模,进行简单调试即可获得合格的塑件,缩短了模具试模时间,节约了模具制造成本。

    2025年06期 v.51;No.532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8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暗缝机机头外壳压铸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

    黄畅;刘新;于洋;张有懿;

    针对暗缝机机头外壳典型结构,结合YL101合金液态成型特点及压铸工艺要求,对暗缝机机头外壳进行了成型结构优化,并阐述了模具压铸机的选择、分型面的确定、浇注与排溢系统的设计、冷却系统、推出机构、侧向抽芯机构及模具的工作过程。利用Magma软件仿真了浇注温度、模具预热温度对铸件成型缺陷的影响,确定的工艺参数对暗缝机机头外壳的实际成型有实践应用价值,设计的模具结构合理、可靠。

    2025年06期 v.51;No.532 6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5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汽车铝合金U形臂的成形工艺及生产优化

    刘军;章科举;金康;张波;胡传传;程子航;夏一帆;尹光宇;

    为优化汽车前悬架U形臂的成形工艺,并确定生产设备的参数,采用模拟仿真软件对U形臂两次弯曲、预锻和终锻等工艺流程进行计算。针对实际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控制臂开裂问题,通过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体系的排查和失效复现分析,确定了预锻工艺中因坯料摆放位置不当而导致折叠的问题。通过增加预锻模上的定位凹槽和优化摆料位置,有效解决了开裂问题,提高了锻件的成形质量和表面质量。

    2025年06期 v.51;No.532 7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0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制造技术

  • 超高强钢零件延迟开裂特性试验研究

    吴炳元;王晨磊;徐伟力;

    为评估超高强钢零件延迟开裂特性,开发了1副超高强钢冲模,可实现8种圆角半径、5种冲裁间隙冲孔和3种切边角度的冲切试验,对料厚1.2 mm的3种超高强钢(DP1180、QP1180和MS1500)进行冲切特征试样制作及延迟开裂特性试验评估,试验结果表明:3种超高强钢在同样冲切条件下的冲切断面质量存在差异,对于冲切加工延迟开裂敏感性,MS1500材料敏感性高于QP1180和DP1180,针对敏感性高的材料零件应避免设计矩形孔和孔径比较小的孔,同时应加强控制边部冲裁断面质量检测。

    2025年06期 v.51;No.532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6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超高强钢零件延迟开裂特性试验研究

    吴炳元;王晨磊;徐伟力;

    为评估超高强钢零件延迟开裂特性,开发了1副超高强钢冲模,可实现8种圆角半径、5种冲裁间隙冲孔和3种切边角度的冲切试验,对料厚1.2 mm的3种超高强钢(DP1180、QP1180和MS1500)进行冲切特征试样制作及延迟开裂特性试验评估,试验结果表明:3种超高强钢在同样冲切条件下的冲切断面质量存在差异,对于冲切加工延迟开裂敏感性,MS1500材料敏感性高于QP1180和DP1180,针对敏感性高的材料零件应避免设计矩形孔和孔径比较小的孔,同时应加强控制边部冲裁断面质量检测。

    2025年06期 v.51;No.532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6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人才培养

  • 面向大数据的应用型本科材料成型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研究

    王栓强;宋梦华;王琛;于方丽;张群兵;

    分析了大数据背景下材料成型行业的发展趋势,指出现有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理清了行业发展对岗位和人员要求的变化,构建了面向大数据、智能制造的材料成型专业课程体系,对材料成型专业的主干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更新建议。

    2025年06期 v.51;No.532 8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7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一体双翼四驱”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邵伟芹;宋斌;周顺;林聪;

    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双高”建设目标,以“101项目”为支撑,立足学校的基础和优势,以持续提高育人质量为主线,坚持立德树人,深化产教融合,创新教育教学,打造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一体双翼四驱”育人模式。

    2025年06期 v.51;No.532 8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6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匠心浇筑、四金牵引、四室联动”模具设计与制造工匠人才培养创新实践

    魏明桦;陈景琳;连灿鑫;赵仕宇;

    在模具设计与制造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制造快速推进的大背景下,对“专精特新”式智造人才的需求极为迫切。针对智造工匠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学生职业成长动力不足、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恰切度低、创新赋能意识薄弱等问题,构建并实践了“匠心浇筑、四金牵引、四室联动”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打造“励园文化”校园工匠文化、构建“一体五联”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以及“四室联动”育训方案,全方位提升了学生工匠素养,为高职传统制造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经验。

    2025年06期 v.51;No.532 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4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行业信息

    <正>[导读]4月我国注塑机出口额为18 710.47万美元,同比增长24.50%;出口数量为4 287台,同比增长27.59%;出口均价为4.36万美元/台,同比下降2.46%。1-4月,我国注塑机累计出口额为73 828.65万美元,同比增长26.27%;累计出口数量为17 001台,同比增长26.23%。

    2025年06期 v.51;No.532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6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下载本期数据